法院的走廊里,常有步履匆匆的身影--或是抱着卷宗的法官,或是前来办事的群众。而审管办的门,多数时候静静掩着,里面的人,总在与数据、流程为伴。
他们很少出现在庭审现场,案头堆着的不是当事人的诉状,而是一沓沓印满数字的报表。每天一上班,他们已对着电脑屏幕逐行核对:这个案件的审限预警是否准确?那个部门的质效数据有没有偏差?指尖在键盘上轻敲,目光在表格间流转,没有激昂的辩论,也没有郑重的宣判,只在每一个数字的精准里,藏着不声不响的较真。
有法官来咨询系统操作,他们会起身接过鼠标,一步步演示,声音不大,却把复杂的流程讲得明明白白;审判指标存在短板,他们深入剖析,认真会商,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把解决问题的措施一一罗列。他们不站在服务的“前台”,却在每一次疑问解答、每一次流程协助里,悄悄托住司法服务的温度。
多少个傍晚,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屏幕上跳动的是报批结案界面,桌上摊着的是画满标注的方案。他们不张扬工作的“成果”,只把优化后的流程、高效的调度,默默变成法官办案的“助力”,变成群众办事的“便利”。
他们就像法院运转中的“螺丝钉”,不显眼,却少不得;又像暗处的“微光”,不耀眼,却稳稳照亮司法运行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没有聚光灯,没有掌声,他们只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把责任落进每一组数据、每一次服务、每一个调研里,用低调的坚守,守护着公平正义。
(作者单位: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