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判决一个老牌国企的破产重生记练就过硬本领打造法警铁军普法宣传入民心雷霆出击惩老赖  利剑出鞘护权益多方联动促和解综治中心化干戈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85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26

从“水泥电杆厂”到“低碳产业园”

一个老牌国企的破产重生记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包头讯在包头市青山区,一家曾经辉煌的老牌国企--某器材公司,经历了从资不抵债到焕发新生的蜕变。这起破产清算案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清算“关门”,而是通过司法创新和府院联动,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的新路。

走进厂区,高耸的水泥电杆生产线早已沉寂。这家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企业,最辉煌时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器材生产基地。但随着市场变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企业最终资不抵债。2022年,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该企业破产清算案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巨额的债务、待安置的职工、难以处置的划拨土地和厂房。

案件受理后,管理人发现了一个关键突破口:股东尚有500多万元注册资本未缴纳。通过法院依法追缴,这笔资金成为破解困局的“第一把钥匙”。职工安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债权清偿比例也获得提升。

最大的难题在于资产处置--划拨土地上的厂房如何变现?传统的处置方式行不通。包头市中院与自然资源局多次召开联动会议,在妥善解决相邻纠纷的基础上,研究了多个处置方案,最终创新推出“整体拍卖+补办出让”的模式。“我们就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参与案件审理的法官形容道,“既要确保资产价值最大化和相邻方的合法权益,又要依法合规。最终我们找到了最优解:整体拍卖后,建筑物价款进入破产财产,土地价款按规上缴财政。”更令人惊喜的是转型方向,考虑到厂区毗邻电厂、地处工业区的区位优势,法院联合政府部门主动对接产业政策,最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轻工低碳循环产业园项目。如今,曾经的水泥电杆厂房正在改造成低碳产业园。

承办法官表示:“这个案例证明,破产审判完全可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平台。”随着低碳企业入驻产业园,这个老厂区将迎来崭新的生命。它的蜕变之路,为类似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