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讯通辽市科尔沁区聚焦规范涉企执法,以雷霆之势整治执法乱象、系统化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包容审慎监管等举措,创新构建了“问题导向、机制创新、数字赋能、制度保障”四位一体的涉企执法监督新模式。
针对涉企执法中存在的“四乱”问题,科尔沁区构建了“方案引领-协同部署-自查自纠-动态监督”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制定《科尔沁区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区政府主导、司法局牵头、多部门联动”的责任体系。科尔沁区纪委监委与区司法局联合行动,召开42家执法部门座谈会,精准部署整治目标、任务及步骤。同时,设立综合管理、线索摸排等5个专项工作组,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机制》,推动33家重点部门发布行动公告,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双向反馈的治理新格局。
在执法主体与队伍管理上,科尔沁区实施“信息公开+动态清理+能力提升”的三维管理模式。通过政府网站公示执法主体信息,利用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对1079名执法人员和1646名辅助人员进行“人岗匹配”核查,清理不合规人员43名,确保执法队伍的纯洁性。为提升执法效能,创新“专题培训+计划备案+流程规范”机制,组织37家单位693人次开展涉企执法培训,推动20个部门完成年度检查计划备案,38家单位优化内部审批流程。
科尔沁区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路径,以“入企扫码”系统为智慧执法的突破口,并积极运行自治区研发的“入企扫码”执法检查信息系统,整合执法部门、检查事项、企业信息等数据资源,完成“涉企扫码”监督平台基础数据录入,构建“一码统管、全程留痕”的监管体系。通过动态监控执法频次与内容,规范了执法行为,从源头遏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乱象,为企业减负松绑;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时,需扫码登记检查内容、人员信息,企业可实时反馈评价,系统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并同步至监管平台,实现执法过程透明化、可追溯化。
围绕执法规范化、人性化目标,科尔沁区构建了“清单管理+裁量基准+动态调整”的制度体系。全面梳理27个部门涵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10类7000余项执法事项清单,精准承接国家级245项、自治区级2272项、通辽市级182项裁量基准,并动态调整“三张清单”(不予处罚468项、从轻减轻处罚164项、免予行政强制50项)。通过细化执法标准、明确裁量边界,既保障执法刚性,又体现监管温度,为企业提供容错纠错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自治区司法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