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贩卖烟草专卖品八人均获刑被处罚金伪造材料骗贷款锒铛入狱悔已晚逃避执行被曝光  司法威慑促履行排放有毒污染物  构成污染环境罪伪造印章牟私利  制作假证法不容
第0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12期:第0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21

伪造材料骗贷款锒铛入狱悔已晚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近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贷款诈骗案。

甲某因手头紧张申请贷款被银行拒绝后,企图通过“捷径”解决资金问题。他在网络上结识了乙,进而认识了自称“有门路”的丙。丙向甲某承诺,可通过伪造本地工作证明、公积金缴存记录等方式为其“包装身份”,以骗取银行贷款,并约定骗得款项后甲某分得40%,丙分得60%。

在丙的“悉心培训”下,甲某熟记了虚构的个人信息后,手持精心伪造的信用报告、公积金账户截图等材料前往某银行,成功骗取贷款数十万元。款项到手后,甲某按约定将大部分赃款分给丙,其余部分用于个人消费与偿还债务。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银行发现贷款材料异常后报警,甲某的罪行很快败露。

最终,法院以贷款诈骗罪判处甲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同时责令其退赔银行相应损失。

法官提醒: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材料或虚构事实,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案中,甲某在明知自身无还款能力的情况下,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贷款诈骗罪。

申请贷款应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并如实填报个人信息。任何声称“零门槛”“百分百包过”的贷款服务,往往都是骗局的开始。

所谓的“包装材料”“代还利息”等,多是不法分子放出的诱饵。一旦轻信,不仅可能成为诈骗的受害者,还可能沦为犯罪的实施者。

请大家切勿心存侥幸,一旦贷款诈骗罪成立,面临的不仅是人身自由的丧失,还有沉重的经济处罚,最终人财两空,追悔莫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吴涛)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