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宏颖)近日,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召开跨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视频会议,旨在加强会商合作,建立完善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鉴,推动问题互商、优势互补,消除区域壁垒,破解监管难题,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会上,三地市场监管局分别从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执法办案、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等方面介绍了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和风险,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共同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交流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跨区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成了跨区域会商研判、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等多方面的合作共识。一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深化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与风险会商,定期组织联合研判,精准识别区域性、系统性、苗头性风险,推动实现风险信息实时推送与协同处置,确保预警信号早发现、早评估、早应对,为实施精准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强交流成果转化。根据会商交流情况,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对高风险食品品种及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抽检,把有限的监管力量有侧重地放到风险系数较高的环节和产品上,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把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结合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培训,针对中小型企业、小食杂店等主体法律意识薄弱、风险隐患较高的问题,通过现场指导、线上授课等方式,推动企业提升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四是广泛开展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消费者普及不合格食品辨别方法、维权途径等知识,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各方食品安全宣传资源共享,对典型违法案件进行跨区域联合曝光,既警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守牢安全底线,也提升了群众对区域食品安全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