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调解先锋”带出一支“自治队伍”小切口里的民生温度与治理效能一起走私案背后的司法温情与治理智慧
第1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5010期:第1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11-19

一名“调解先锋”带出一支“自治队伍”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百姓调解”的治理密码

本报记者李亮;通讯员肖吉洋王莹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调解物业服务纠纷

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萨拉乌素社区,50岁的马银富是居民口中的“定心丸”。11年间,他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超1000起,摸索出的“四招调解法”家喻户晓。同时,在嘎鲁图镇“1234”(一进二宣三听四办)党群连心行动的赋能下,这套个人经验不仅升级为可复制的基层社会治理工具,更孕育出一支20余人的“百姓调解”队伍,勾勒出了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生动图景。

四法破题

把调解做到群众心坎上

马银富的调解“工具箱”里,装着“代理人、老娘舅、逆向求助、案例引导”四种法宝,每一样都紧扣“1234”党群连心行动的核心要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代理人”法是马银富践行“一进家门办实事”的招牌工作法。今年雨季前,网格员上报嘎鲁图镇文体馆后巷排水不畅的问题后,马银富冒雨多次实地勘查,逐户倾听居民诉求,随后以社区和居民“代理人”的身份,与建筑工程方反复沟通协商,最终推动巷道新增3条排水沟,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雨季积水难题。“他是真替咱跑腿,不是摆样子说空话!”居民王大爷的称赞,道出了调解背后的民生温度。

邻里、物业等纠纷,则是“老娘舅”法的用武之地,也恰好契合了“三听”(听诉求、听专业、听民意)的调解思路。不久前,汇丰小区李大哥的超市因物业污水管道堵塞引发漏水,双方就维修责任争执不下。马银富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平息激动情绪,再请来装修师傅现场勘查,明确维修费用与责任划分,最后以“老娘舅”的身份居中劝和,促成双方达成共识。最后,物业牵头疏通了管道,李大哥配合维修并承担了部分费用,还敲定了维修时限。事后,李大哥主动给物业送水致谢,昔日僵局化作邻里友好的和睦图景。

遇到僵持不下的纠纷,“逆向求助”法总能找到突破口,这正是“三听民意找关键”的灵活运用。纪先生的车辆在小区被刮擦,因调取监控与物业工作人员起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马银富没有局限于争执焦点,而是先走访周边住户、询问网格员,摸清小区停车与物业服务的日常情况,再通过“背对背”调解,分别吃透双方核心诉求,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物业就服务态度致歉并承诺升级监控设备,纪先生也理解了物业的工作流程,一场僵局就此化解。

面对居民“不知如何解决”的困惑,“案例引导”法最是直观,这也是“1234”中“常办实事有底气”的秘诀。当林荫路北一区平房区居民反映巷道卫生难管理时,马银富当即翻出调解台账,讲述去年该区域12栋巷道通过安装升降门禁规范管理的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他组织11栋巷道居民共同商议,很快为这里也装上了升降门禁,难题迎刃而解。“身边事最有说服力,比讲千句大道理都管用。”马银富总说,这些台账就是“1234”里“四办”的底气,办过的事有记录,再办的事有参照。

队伍扩容

从“一人忙”到“众人管”

“1234”党群连心行动的深入推进,让马银富的个人经验不再局限于“单打独斗”。他主动在社区开设“调解小课堂”,把四种调解法拆解成“听诉求、找关键、解难题”的通俗步骤,教大家“进家门怎么拉家常”“讲政策怎么说清楚”。退休的老李、老王成了课堂上最认真的学生。

如今,老李已成功运用“老娘舅”法化解3起邻里纠纷,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老李调解”;老王则靠着“案例引导”法,帮辖区商户解决了多起经营摩擦,成了商户们信赖的“老王调解”。从马银富1人“挑大梁”,到20余名居民主动加入“百姓调解员”队伍,基层调解从“被动等待”变成了“主动介入”,治理力量不断壮大。

从个人的“调解先锋”,到群体的“自治队伍”,嘎鲁图镇的“百姓调解”实践,正是“1234”党群连心行动滋养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嘎鲁图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边瑜说:“群众自治是基层治理的主流导向,也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我们通过‘人民调解’这根纽带凝聚人心,孕育出‘百姓事百姓管、邻里情邻里护’的治理新生态,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共识。这正是基层和谐最坚实、最长久的根基”。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