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司法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耕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领域,通过一系列“微创新”,大力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推动服务质效“再升级”,用法治力量筑牢民生福祉根基、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法援惠民
从“可及”到“优质”的温暖跨越
“真情服务暖人心法律援助解民忧”“情系弱势女性法捍公平正义”……一面面锦旗背后,是一次次温暖的援助,既传递了公平正义的力量,也表达了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可。
2025年1月,哈女士因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又因责任认定和赔偿协商存在争议,迟迟未能达成协议。她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后,援助律师全面梳理证据,厘清事故责任,帮助其依法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最终法院支持其全部诉求,为其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积极推行法律援助容缺受理、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等便民机制,提出“三个一次性”工作法,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农民工、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申请,使群众办事流程大幅优化。“十四五”期间,该中心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0余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70余万元。2025年案件质量评估合格率达100%,实现了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调解赋能:
从“化解”到“善治”的基层实践
乌拉盖管理区司法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同联动的大调解体系,推动调解工作从“事后化解”向“源头治理”延伸,让基层调解更加务实、更暖人心。
“十四五”期间,该局通过重新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调解员、设立行业性专业调委会,推动了调解队伍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同时,通过在管理区综治中心设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配备专职调解员,努力打造管理区特色调解品牌,通过开展矛盾纠纷“拉网式”大排查,推行“村级调解+乡级联调”分级处置模式等举措,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场、难事不出管理区。
普法润心:
从“灌输”到“互动”的氛围营造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乌拉盖管理区司法局努力创新普法模式,以精准化、场景化、趣味化为方向,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让法治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其间,该局紧扣群众法治需求,加强普法队伍建设,联合嘎查村(社区)培育基层“法律明白人”,选树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选聘村(居)法律顾问,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责任制,统筹推进“法律七进”宣传工作。同时,该局在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针对老年人、农民工、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组织律师、“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力量精准开展普法活动,有效提升了管理区普法质效,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为辖区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