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双慧眼保障消费安全轻信“花式”骗术 误入消费歧途慎重报班参训谨防权益受损小商品不可小觑 购买时需看标识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69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3-15

轻信“花式”骗术 误入消费歧途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近年来,老年人消费投诉的案例逐渐增多,一些无良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对封闭、渴望健康和陪伴等特点,采取流动兜售、上门推销等方式,炒作概念,虚假宣传,或以免费咨询、义诊等为诱饵,向老年人推销无厂名、无厂址、无产品合格证的 “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赠以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更有甚者,冒充卫生部门人员,给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慌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奇招”百出,

让人难以抵挡。老年人面对免费赠送的承诺、半价促销等促销手段,很容易掉入“甜蜜”的陷阱。

2018年4月10日,80多岁的消费者姚先生到自治区消费者协会投诉,经朋友介绍,他于3月25日来到呼和浩特某大厦6楼,参加保健知识讲座,期间,促销人员介绍“祛浊胶囊”能治他老伴的老年痴呆症,并且还能降压、控脂、溶栓、溶斑、疏通血管等。姚先生一次性购买了7565元的“祛浊胶囊”。后来,老人发现说明书注明的功效是消食、健脾。姚先生感觉被“忽悠”了,找促销人员退货无果,随后到消协求助。

自治区消协工作人员联系讲座负责人了解情况,在和药品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后,指出该讲座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违法行为,并告知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该负责人协调药品经营者,全额退还了姚先生的购药款。

购买保健品的投诉是目前消协受理老年人消费投诉主要类型之一,一些保健品经营者在酒店、会议中心等场所,以赠送礼品为诱饵让使老年人听讲座,把保健品按照药品宣传,夸大疗效,包治百病,欺骗误导消费者。许多老年人花几千、几万元,购买保健品,服用后无任何疗效,发现上当受骗后投诉,有固定经营地点的都能退货,但有一部分经营者早已人去楼空,退货无望。无良商家具有欺骗性很强的营销手法和完备的销售网络,不同商家往往会共享老年消费者个人信息,向其展开轮番推销,老年人一旦被盯上,很难抵御和摆脱。

呼和浩特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巴懿志介绍,与其他类型维权相比,老年人消费维权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其他案例中的经营者相对稳定,方便协调。但是老年人维权案例不同,首先投诉人对商家地址、联系方式等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且这类企业多为流窜作案,线索易被破坏,执法人员介入难度很大。偶有联系上对方的情况,对方也只是在口头上同意退款,然后便玩起了消失。消协没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权力,只有进行调解的职能,若无法调解,或是联系不到商家,只能诉转相关部门介入,或是让老年人选择报警维权。 (王雅妮)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