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纠纷尘埃落定30余名矿工破涕为笑温情司法修复昔日同窗情“善意执行”案结事了  十年恩怨一朝化解母子纠纷对簿公堂  法官调解修补亲情“代表委员+法官”多元解纷显成效“活水养鱼”促双赢  靶向调解化纠纷传递司法温度  化解借贷纠纷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51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30

十年纠纷尘埃落定30余名矿工破涕为笑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林东讯近日,赤峰市巴林左旗某矿区的30余名矿工,齐聚巴林左旗人民法院富河人民法庭,见证了一场持续近10年的劳务纠纷尘埃落定。

在这起案件中,由于复杂的用工形式和历史遗留问题,30余名矿工本应享受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遭遇阻碍,经与企业多次沟通无果后,矿工们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如何快速、有效、彻底地化解纠纷,保障工人合法权益,同时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成为一道难题。为此,巴林左旗法院迅速启动联动响应机制,联合富河镇人民政府、社保局、工信局等部门成立调解工作组,多次前往矿区,与企业负责人和工人进行深入交流,为后续的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解过程中,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法庭干警积极提供法律框架与路径指引,为纠纷解决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富河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柔性手段介入,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巴林左旗总工会调解员凭借工会组织的公信力,成为工人们倾诉心声、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通过详细了解工人诉求、耐心疏导工人情绪,调解工作组营造出理性协商的良好氛围。

经过多轮磋商,企业负责人逐渐认识到企业需担负的法律责任不可回避,也明白了主动化解矛盾的现实意义,最终同意对该案中30余名矿工的劳动关系予以书面确认。至此,这起涉及人数众多、时间跨度长的劳务纠纷在“法院+N”协同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得到了妥善化解,为基层矛盾化解提供了生动范例。 (巴林左旗人民法院供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